日本a片

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第3期)
工信简报[2025]总第72期
来源:本网发布时间: 2025-06-30 09:15:21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时反映我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动态,交流经验做法,营造良好氛围,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刊载了省级有关部门重要活动、重点地市工作进展及最新政策措施,为省领导和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目  录

  【省级要闻】

  ●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省教育厅成功举办高校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重点地市动态】

  ●广州市成功举办2025全球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成功举办

  AIRS2025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成功举办

  ●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东莞市启动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

  ●深圳市龙岗区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政府直属机构

  【政策措施】

  珠海市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佛山市出台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惠州市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省级要闻】

  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6月6日,由日本a片 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牵头,会同其他省直单位组建的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及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领导班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日本a片 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曦当选联盟理事长。会上,华为、腾讯、逐际动力、乐聚机器人、大寰机器人、兆威机电、奥比中光、帕西尼、众擎、速腾聚创等十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呈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产学研用"创新成果。联盟旨在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联盟成立后,将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逐步开展“十个一”重点工作,即“一项发展指数”“一张产业链图谱”“一本白皮书”“一批应用场景”“一场创新创业大赛”“一个奖项”“一个产业大会”“一个博览会”“一个产业信息平台”“一支产业基金”。

  会上,日本a片 智能产业基金举行签约仪式,该基金由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商汤集团有限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澳门礼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方盛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20亿元。基金将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双轮驱动,聚焦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同时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省教育厅成功举办高校助力人工智能

  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6月13日,日本a片 教育厅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产教双向赋能,智启融合发展”——高校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会议旨在充分发挥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日本a片 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大会邀请了省内61所本科高校、16所高职院校负责同志,以及华为、腾讯等30多家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会。

  会上,日本a片 作《日本a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系统剖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支持政策,明确提出打造全球影响力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目标,亟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发展瓶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教授向大会介绍了以“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XbotPark科创模式,包括融合多学科“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为完善新工科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借鉴。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分享人才培养经验做法,腾讯、优必选、粤科金融集团等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行业领域产业动态、技术应用、人才诉求等。


  【重点地市动态】

  广州成功举办2025全球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

  5月21日至22日,2025全球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以“遇见未来,拥抱智能”为主题,旨在共同探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方向、路径与技术风向,加强国际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多维度推动日本a片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本次大会面向全球,汇聚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色列、芬兰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行业组织资源,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慧,聚焦技术前沿、产业赋能与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集思想碰撞、资源对接、生态共建于一体的顶级行业盛会。

  大会期间,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内容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应用进展、智能制造、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技术、库卡机器人与AI全场景应用、人形机器人的仿生机制与创新应用等。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

  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成功举办

  5月22日至24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成功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人工智能终端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展会以“智联万物 端启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设置智能终端展区、大模型一体机应用场景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展区、创新企业与创新产品展区、核心技术展区、机器人与人机互动展区五大展区,重点展示AI手机、AI PC、AI平板等9大品类人工智能终端,全面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与应用场景。

  开幕式上,“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及“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正式发布。其中,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20亿),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手机、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全屋智能产品等终端硬件领域;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20亿),重点投向算法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等领域。

  展会期间同步举办多场高端论坛、专场发布会和供需交流会,首发AI眼镜等50余款“黑科技”新品,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和清单,提出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和“AI+”专项行动,搭建技术、资本与产业对接平台,助力企业精准对接全球订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新蓝海,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展会汇聚了国内AI领军企业和人工智能终端代表企业,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阿根廷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参与,初步达成近1000个项目采购需求,初步统计意向采购金额达30亿元。

  AIRS2025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

  成功举办

  6月6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龙岗区人民政府指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共同主办,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日本a片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协办的“AIRS2025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圆满举行。大会以“下一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顶尖院士、专家学者及产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具身智能、智能体、多模态AI等前沿领域,共话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蓝图。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政府直属机构,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首次公开亮相引发关注。该机构将统筹全区智能产业规划与应用推广,标志着龙岗“AllinAI”战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结合深圳的政策扶持、算力基建及场景开放优势,与会专家认为,随着AIRS等机构的产学研协同推进,龙岗有望成为全球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透露,该校正依托120余名AI领域全职人才推进大湾区人工智能学院建设,通过“硬软结合”模式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现场解读深圳“硬软结合”发展路径,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建设、5亿元算力补贴、100亿元产业基金及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落地,强调将通过第二届具身智能灵巧手大赛等活动加速技术产业化。

  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5月7日,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约揭牌活动在顺德举行。创新中心由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顺德区政府三方携手共建,将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等关键环节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佛山打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瓶颈。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为机器人数据采集、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提供有力支持。

  活动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起“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倡议,集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加速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从分散发展迈向生态协同。同期,中科紫东太初还与广东联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

  东莞市启动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

  5月29日,东莞市2025年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发布会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推进会在滨海湾新区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百景大赛”百余个工业应用场景赛题以及东莞市“千智平台”,其中“百景大赛”围绕“AI+研发生产”“AI+供应链”“AI+市场营销”“AI+人力资源”“AI综合应用”“开放式赛道”等六大方向设计赛题,与工业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紧密结合。“千智平台”借助全市近2500个边端智算节点,汇聚海量的工业场景和模型、数据等资源,构建工业领域AI模型供给库与AI训练场。“千智平台”将联动“百景大赛”,推动东莞企业开放工业AI场景,以赛题揭榜、促创新应用,形成一批小、快、轻、准的AI智能体,为东莞工业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活动中还举行了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揭牌仪式,该创新联合体由奥普特牵头,联合vivo、新能德、拓斯达、宜安科技、乔锋智能装备、开普云、东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推动建设,旨在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将聚焦工业AI的“卡脖子”难题,产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深圳龙岗区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

  与机器人领域政府直属机构

  5月21日,深圳市龙岗区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揭牌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政府直属机构——深圳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同时,还发布了《龙岗区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系列政策文件。

  新成立的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主要负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统筹规划、生态建设、招商企服、场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该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深圳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再次迈出关键一步,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政策措施】

  珠海市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5月23日,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聚焦应用场景创新提出具体支持措施。支持数智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项目,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部署边端智算节点,全面提高“大模型+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率,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创新应用场景首发地。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首发、首用、首试”标杆场景项目,在重点场景中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鼓励新技术、新产品“首发首秀”。对解决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并实际落地的优质解决方案,予以最高50万元奖励。

  佛山市出台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2025-2030年)

  近期,佛山市政府印发《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助力佛山打造智能机器人之都。

  《行动方案》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一是产品创新加速行动,紧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构建B端与C端并举、传统与新兴协同的产品体系。二是关键零部件攻坚行动,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聚焦智能机器人关键部组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高点。三是产业规模跃升行动,加强市级统筹,优化产业布局,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载体,构建梯次布局、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跃升。四是人工智能强基行动,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垂类模型、智能软件等领域,加速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智能产品开发。五是应用场景拓展行动,统筹开放一批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场景供需对接,打造城市级“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六是产业生态共建行动,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算力、数据、金融等资源要素配置,持续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构建创新创业优良生态。

  《行动方案》采用“分阶段推进、阶梯式升级”的实施路径,锚定2027年、2030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划定明确目标。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2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突破5000亿元,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惠州市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6月4日,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惠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未来3年聚焦发展的“十大行动”:即智能终端产品强链行动、智能装备升级行动、高端电子新材料培育行动、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壮链行动、人工智能算力和载体支撑行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攻坚行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场景行动、行业/垂直模型培育行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数据要素支撑行动。力争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值规模约4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产值规模约450亿元;人工智能高端电子新材料产值规模约150亿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万卡智算集群,发布不少于200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经网信部门登记备案或经我省公布的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不少于20个,形成不少于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